全国首例电商打假案宣判 商铺售假货被判赔偿淘宝12万元

来源:京华网 日期: 2017-07-20

7月20日上午,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对淘宝诉平台售假店铺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。法院认定,被告的售假行为,对淘宝商誉造成损害,要求被告向淘宝赔偿12万元。据悉,该案系全国首例公开宣判的电商平台诉售假店铺案。

淘宝起诉售假者获赔12万元

姚某从2015年开始,在淘宝上出售宠物食品。2016年5月,淘宝与玛氏联合发现,姚某销售的“Royalcanin”猫粮存在假货嫌疑,遂以神秘购买的方式,在该店铺购买了一袋价格99元的宠物猫主粮。经过品牌方的鉴定,该猫粮为假货,随后淘宝将线索移送警方。

2016年10月12日,姚某被警方抓获。随后,淘宝以“违背不得售假约定、侵犯平台商誉”为由将姚某告上法庭。此案曾于今年4月25日公开开庭。

今天上午9时30分,法院对此案公开宣判。法院认为,被告姚某以掺假的方式,持续在淘宝网上出售假货,其行为不仅损害了与商品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,而且降低了消费者对淘宝网的信赖和社会公众对淘宝网的良好评价,对淘宝网的商誉造成了损害,故被告应当就此予以赔偿。

一审开庭时,姚某曾辩称,由于成本上涨导致售假。这一说法遭法院反驳,判决书中写明:被告不能以此为借口进行售假,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这种行为有违诚实信用,被告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民事责任。

鉴于被告售假的行为对原告淘宝的商誉造成了损害,法院酌情确定被告赔偿金额,最终判被告姚某败诉,赔偿淘宝12万元。

淘宝起诉售假者获赔12万元

网店卖出一件假货,电商平台会为此损失多少?电商打假到底是真打,还是假打?

马云曾在公开场合表示,每卖出一件假货,阿里巴巴会损失5个客户。因售假分子个人行为引发的平台商誉损失,是任何一家电商平台的无妄之灾。

为此,阿里巴巴组建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打假队伍,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,形成了线上拦截、线下打击、权利人共建和社会共治的四维打假模式。

2016年,阿里通过大数据挖掘出造假线索1184条,为各地公安打假提供了有力武器,成功协助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880名,捣毁涉假窝点1419个,破获案件涉案总金额超30亿元。

然而,当前刑事判决处罚过低,让利润丰厚的制假售假者选择铤而走险。阿里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,2016年全年,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(5万元)的制售假线索,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0余例,且被判缓刑46名,缓刑比率高达82%。

为此,阿里巴巴通过民事诉讼对售假分子展开“追杀”。从今年开始,阿里以违背合同约定、侵犯商誉为由,已通过民事诉讼对平台上三家售假店铺展开持续追偿。除此案外,还在上海起诉售卖假五粮液的90后卖家,在深圳起诉售卖施华洛世奇假表的淘宝商家,目前这两起案件还在审理中。